长江日报:藏龙岛污水有了“新出路”:3座新泵站建成投用
地下铺管网,地上建泵站,污水不再滞留漫溢。近日,由江夏区水务和湖泊局推进的清水入江三期工程——藏龙岛泵站至中州泵站污水转输工程正式建成投用,这意味着藏龙岛片区污水有了一条新的转输通道。
新建成投用的美院泵站,污水收集及抽排设备全埋于地下,只在地面留有检修口。长江日报记者 宋磊 摄
“为藏龙岛污水找个新出路”,江夏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科负责人陈正福介绍,藏龙岛栗庙岛片区和大李、小李整合规划区原有污水管网通过藏龙岛泵站抽排至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由于当初管网建设时未考虑到该片区近年来人口与经济增长,原污水管道管径不足,管内长期高水位运行,导致遇较强降雨时,大量污水不能及时抽排,容易产生溢流,影响汤逊湖水质。藏龙岛泵站至中州泵站污水转输工程通过新建10.7公里污水管网和3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与原藏龙岛污水泵站协同运作,完善该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将所在片区汤逊湖污水处理厂无法接纳的污水转输至江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此次新建的3座提升泵站之一——湿地公园泵站位于藏龙岛湿地公园内,长江日报记者在这里看到,整座泵站占地近200平方米,为智慧型无人值守泵站,污水收集及抽排设备全埋于地下,只在地面留有检修口,泵站还设有配电柜、离子除臭系统等设备。
“泵站科学分布、抽排自动调节,将污水应收尽收、有力抽排”,项目建设方、中信清水入江(武汉)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部副部长万康介绍,泵站分布在湿地公园、湖北美术学院和大李、小李村3个点位。3座泵站大体构造相同,站内埋于地下的直径近4米、深度达10米的圆柱形泵桶用于暂存收集的污水,内设变频控制器,可根据来水量自动调节水泵功率。
万康介绍,项目在尽量不影响片区城市功能的前提下,于今年年初完成施工,投入试运行。“新建管网出水管径达1米,较原来扩大了近1倍,污水输送更加通畅有力。”
据悉,藏龙岛泵站至中州泵站污水转输工程全面投用后,污水抽排能力达到3.39万吨/日。项目试运行以来,经历多轮强降雨,藏龙岛相关片区未出现明显的污水漫溢现象。
(转载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