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武昌江堤有处长江水文标尺,你知道吗?
乾隆刚当上皇帝的那一年(1736年)
在武昌古城文昌门与
平湖门之间的长江边
修起了一处重要的防洪设施
——黄花矶

它曾经是官府的水文监测站
记录了长江的洪水历史

这两条错层分布着的
花岗石水文标尺
分别刻着“一尺”至“一丈九尺”
“一丈九尺”至“二丈九尺”
共22个尺度
标记着长江水位的涨落

长久以来
它们虽然久经江水侵蚀
但尺度数字依然非常清晰

黄花矶的“矶”字
指的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可以起到
改变水的流向、防洪护岸的作用

在黄花矶这个凸出的位置
还可以看到驳岸的石壁上
遗存着24块凸出于石壁的方形条石
这种凹凸结构
能够在洪水来临的时候
引导水的走势
改变水流
增强江岸的抗冲能力
减缓江水对江岸的冲刷

清末
这里还是迎接乡试考官的贵宾码头
每逢乡试
朝廷委任的湖北考场主考官便由此上岸
这个“凉亭”
就是根据当时的“接官亭”仿建
(转载自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