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1-15 15:01  |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长江进入枯水期,武昌江边数百年前的水文标识备受关注


1月13日,长江进入枯水期,水位下降,江面变窄。鹦鹉洲大桥下的丁子坝由江心小路变成江心小洲,徐家棚火车轮渡的铁轨也浮出水面。在武昌黄花矶的花岗石水文标尺,以及在洪水来临时引导水势的方块石,不时引来路人关注。

乾隆刚当上皇帝的那一年(1736年),在武昌古城文昌门与平湖门之间的长江边,修起了一处重要的防洪设施——黄花矶。它曾经是官府的水文监测站,记录了长江的洪水历史。这两条错层分布着的花岗石水文标尺,分别刻着“一尺”至“一丈九尺”。

“一丈九尺”至“二丈九尺”共22个尺度,标记着长江水位的涨落。黄花矶的“矶”字指的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可以起到改变水的流向、防洪护岸的作用。在黄花矶这个凸出的位置,还可以看到驳岸的石壁上遗存着24块凸出于石壁的方形石。

这种凹凸结构能够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引导水的走势,改变水流,增强江岸的抗冲能力,减缓江水对江岸的冲刷。


(转载自极目新闻)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