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1-18 15:01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武汉市水务集团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近日,“第二届武汉社会责任企业评选”名单发布,武汉城投集团所属水务集团(以下简称“武水集团”)荣获2023年度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奖项。

如何抢滩新产业?如何发挥新质生产力,亮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武水集团将践行社会责任的答案落在生命之源上,发挥在经济运行中的带动作用、在服务民生中的兜底作用、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回顾2023、迈向2024,武水集团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全会、市委全会决策部署,拿出“闯关”的劲头,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担当实干,锚定“全国领先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新发展目标,凝聚“动力链”、做优“服务链”、构建“生态链”、激活“创新链”、延伸“产业链”、释放“价值链”,“链”上发力,乘“新”起势,向“新”而兴。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武汉市首座智慧水厂——金口水厂智慧管控平台。

■ 红心铸魂 凝聚转型发展“动力链”

1月的武汉春寒料峭,却有一群佩戴党员徽章的人,带着红色暖意走遍大街小巷。他们是武水集团汉口供水部泵站管理所“五星级示范党支部”的工作人员。

他们对水箱、水管、阀门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筑牢抗寒“防御墙”,保障城市供水“生命线”。

武水集团拿出与闯关转型相匹配的斗志和精神,坚持党业融合,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点面结合,展开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式画卷。

2023年,武水集团党委深入推进主题教育,紧抓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先行先试机遇,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供排水主业优势板块业务,以“清廉国企”“挂帅攻关”“国企先锋”等活动为载体,构建党业融合新路径,推动优势转化再升级。

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从百年宗关水厂到武汉长江隧道公司,47家基层党委,扎根武水红色土壤,106个基层党组织争创“五星级示范党支部”,释放出强大党建效能。宗关水厂党支部继承百年武水红色基因,形成独特党建工作体系,荣获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绿产分公司党支部主动作为,瞄准新兴产业,用良好的市场回报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党员先锋,汲取奋进力量。“国字号”专家王琼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肩负起“水质把关人”和“江豚守护者”的双重责任;市劳模梅丹致力水务环保领域创新创造,当好企业创新排头兵;武汉市技能大师刘海龙围绕武汉治污水大布局中关键工程开展技术攻关,助力“长江大保护”。

■ 保障民生 做优城市运行“服务链”

2023年,新建的阳逻二水厂工程完工具备通水条件、蔡甸水厂一期二阶段工程完工通水。这意味着全市供水“一张网”又织得更密更实了。

供水服务一边连着经济发展,一边牵动着民生福祉。武水集团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谱写全市供水“一张网”、“服务一体化”新篇章,推动全市供水事业迈向“系统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推动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武水集团与黄陂区、新洲区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市、区供水主体整合,标志着两区将正式纳入供水“一张网”。围绕“城乡一体、一网多片、水源优化、整体体质”的总体要求,目前,武水集团供水能力已达490万立方米/日,占武汉市总供水规模的74%,服务人口965万人,供水面积1877平方公里,出厂水质位列全国最优行列。

一张水网遍布城市千万里,一部热线牵着百姓千万家。96510升级为全市统一的供水服务热线,还同步上线了全国首个供水行业综合性视频客服平台。汉南区市民张女士开心地说:“现在只用打一个服务热线96510就可以受理报修报漏、水质水压等用水问题,提供账务查询、业务咨询等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全市开通34家水电气共享营业厅,减少用户跑动成本。

2023年,以武水集团调度指挥平台搭建全市供水信息统一监管平台投入运行,形成全市供水统一调度的物理基础。截至2023年8月底,在武水集团推动下,全市开通34家水电气共享营业厅,45项业务“一门受理、一链办理、一站式服务”,同步实现工商业用户新建项目水电气接入“一次报装、联合查勘、同步设计、施工协同”集成服务,获得用水营商环境更优、成本更低。

■ 增益环境 构建滨水名城“生态链”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把生态禀赋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提出“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

武水集团坚持以生态理念、系统思维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模式,多举措开展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在污水处理提标升级、中水回用、污泥利用、光伏发电等方面不断探索,推进环境治理业务的“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武水集团污水处理能力331万立方米/日,占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的80%,污水处理服务面积676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排放等级为一级A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Ⅳ类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

推广“光伏+”模式,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北湖污水处理厂实施低碳化运营探索,创新思路,使污水处理厂摆脱传统“污水池”的概念,打造“绿色工厂”“数字工厂”,荣获2023年“三星级绿色工厂”“武汉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代表”。北湖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已产生绿色清洁电能约3238万千瓦时。目前,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稳步推进。由1及N,通过示范,白鹤嘴水厂、金口水厂、高新六路转压站等5项光伏发电项目,都将于今年内陆续启动,让存量资产变为企业提质增效、节源增收的“源头活水”。

图说:北湖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项目投产,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绿色低碳促进滨水名城生态循环,参建湖北省首个超大型城市综合体污水源供冷供热项目——四新方岛能源站工程,已完工投产,能实现130万方城市综合体集中供冷供热,水资源再生利用高效运行。三金潭、黄家湖、黄浦路污水厂利用中水进行城管道路清扫,流域质量改善成果不断巩固。武水集团布局流域治理新兴市场,投建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全流域、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综合治理新模式,为构建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增添亮色。

  ■ 数智驱动 激活绿色发展“创新链”

旨在助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实施和计量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近日,武水集团筹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获国家批复,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水资源计量数据应用基地。

“这个基地筹建,全国没有先例,大家反复讨论、反复论证,讨论稿堆起来都接近两人高了!”武水集团科创人员介绍,这一“国字号”申报历时两年、夜以继日。

图说:搭建国家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承担水计量研究国家战略。

如何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以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闯关”?武水人交出一份创新发展的答卷——

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武水集团围绕“典范、绿色、开放、融合”发展理念,全面启动各类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为依托,继续开展数智水务、污水提质增效、供水水质提升等课题研究,湖北省水务科创中心、水处理设备研发制造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行动方案相继启动;“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技术研究”“供水厂站智能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数字化智慧泵房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成功立项为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金口水厂智慧化升级改造入选“武汉市2023年度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武水集团区块链BaaS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2023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工信部“区块链十大优秀应用案例”。

科创能力迈上新台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武水科技工作者全年开展技术创新(改进)项目29项,申报专利5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软件版权2项。武汉控股水务环境公司进入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既济检测公司、武水工程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汉水高新公司自主研发的“汉水”小型物联网远传集中器实现量产,智慧水务“二次供水物联网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已实现市场化销售。

■ 拓展赛道 延伸新兴业态“产业链”

2024年1月8日,位于黄陂的武汉控股水务环境公司水处理设备研发制造中心,质检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负压对膜帘上的膜丝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

该中心是武水集团首个绿色产业装配基地。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以其节约土地、运行稳定、滤后水质好等优势,广泛应用在城市、乡镇污水处理中。

我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力涌动。在新赛道布局上不能掉队!武水集团深度挖掘产业链资源价值,培育产业链新动能、新优势,擦亮了一批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深耕水表计量领域和高品质水研发的汉水高新公司,研发“汉水牌”智能水表,为服务民生提供了一体化用水数据解决方案;推出的“我爱汉水”系列优质瓶装水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文化创新,受到市场高度认可,与巴东县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我爱汉水”子品牌——狮子垭富锶矿泉水呼之欲出。

依托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武汉监测站成立的既济检测科技公司,拓展节水、减碳的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成为华中地区最具权威的水质检测机构;输出“武汉经验”,“万里长江第一隧”护航汕头海湾隧道、襄阳鱼梁洲隧道安全运行;助力乡镇污水环境治理组建的多家环保建设运营分公司,以武汉为中心,拓展湖北、海南等市场,投资建设了仙桃、宜都等3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市场回报;创办武水既济科技教育发展中心,由企业内训到面向社会市场化运作转型,入选中国水协12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之一。

■ 共同缔造 释放社会责任“价值链”

1月10日,武汉既济检测公司的水质检测人员高洁和武汉渔政的队员一起,迎着江风,乘船来到已观测到江豚出没的长江天兴洲段,为长江生态环境健康指示物种——江豚的生活环境“体检”。经检测原水总磷、氨氮等34个项目的结果显示,该段面长江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体要求,生态环境适合江豚栖居。

图说:水质检测人员对长江江豚栖居水域进行水生态监测,助力长江大保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经全国人大代表、宗关水厂王琼工作室负责人王琼“让江豚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国家名片”多次呼吁,打造数字科技助力长江大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

随着“数字江豚”项目落地,武水集团投身长江水生态监测数字化建设,助力长江大保护、守护江豚和城市供水安全,和“微笑天使”同饮一江水。

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兴水惠民”情怀。武水集团持续履行“兴水惠民”承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勇担社会责任,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承办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年会、双智博览会,向全国同行及社会各界展现武水集团多种业态蓬勃发展态势,促进水务行业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全员创新创效劳动竞赛”被武汉市总工会列为“重点企业劳动竞赛引领性项目”;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武水集团驻琵琶垴村的工作队队员们沐光而行,让当地环境“美起来”,经济“活起来”,生活“亮起来”,文旅“红起来”;百年武水红色印记系列展首批入驻市总工会“江城主力军云展厅”,新建“产业工人展”呈现百年国企新时代的职工风貌。

百年匠心,只为好水。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武水集团将谋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继续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勇担时代大任,把企业使命融入国家发展与时代需要,用责任和实干践行国企担当,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武水智慧和力量。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