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3-29 16:03  |  极目新闻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丨这个示范园,迎来“新伙伴”→


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28日当天,市水务局联合市水务执法总队在武汉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现场参观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学习观摩,提高了民间河湖长、志愿者对水土保持的认知,了解水土保持知识,宣传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什么植物能更好防止水土流失?”“泥巴冲走了,还剩什么?”在小型人工降雨试验区,新奇的智能调控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园区的科普讲解员一边演示一边解答到:“人工降雨区是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室内喷射型模拟仿真降雨系统设备。各水槽出水量和水质不同,可直观的看到在同样降水条件下,不同坡度和植被对水土保持作用不同,还能分析出什么植物在什么坡度下面最能留住水土。”通过讲解大家了解到,在相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乔灌草立体结构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最好,裸露地表水土流失最严重。暴雨时,一些裸露的山体泥沙下滑会淤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随后,在多媒体展示厅,民间河湖长和志愿者观看了水土保持和节水宣传片;在护坡展示区及户外科普长廊,讲解员为大家普及了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在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小区,大家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了水土流失实验区的日常观测。

“第一次来这里参观学习,收获很大。”今年69岁的袁兰香是汉江武汉段民间河湖长,她看到活动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她表示,“以前对水土保持知识的了解不多,参加这次活动才算身临其境了解到珍惜水土的重要性,这对我们进行巡河工作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当天,和她一起参加活动的有30多人,其中既有专门请假而来的上班族志愿者,也有多位银发老人。

武汉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也是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局水利水保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武汉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依托汉蔡高速弃、取土场,建设完成科研试验区、科普教育区、综合治理展示区、生态修复展示区、生态能源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等6个核心区,利用现代化手段,运用虚拟交互、3D展示等新媒体技术,融合时代特征,可以组织开展多样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最大化发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科研、科普宣传作用。


(转载自极目新闻)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