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5-06 17:05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硚口江滩“上新”,却又回忆满满


历时6个月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子项硚口碧道连通及景观工程按时完工,将于五一假期对市民游客开放。30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提前探访,发现沿线9座闸口全部“上新”,包括1座新建闸口和8座升级闸口。守好防洪大门,又满足通行需求,这些闸口变得更有“武汉味道”。

沙市闸口效果图。

闸口是具有挡水和泄水双重作用的水工建筑物。过去,长江、汉江沿线的闸口承担着保城市安澜的防洪重任。随着三峡水库拦蓄上游洪水为长江中下游城市防洪压力的减轻,武汉沿江的闸口除了肩负防洪之责,也成了市民亲近长江、漫步江滩公园的出行通道。不少市民发现,武汉的这些闸口已成为亮丽的城市景观,造型新颖别致,颇具味道。

这次全面上新的闸口位于硚口汉江江滩,项目名为硚口碧道连通及景观工程,全长7685米。此前,该段设有月湖桥闸口、艾家嘴闸口、双厂巷闸口、沙市闸口、水厂闸口、荆汉船厂闸口、四明闸口、二船厂闸口及古田二路闸口共9座闸口。此次施工,艾家嘴闸口被永久封堵。考虑到市民出行需要,四明闸口与荆汉船厂闸口之间,又新建了一座星火闸口。全部9座闸口都优化了防洪能力,其中8座进行了景观设计施工。

水厂闸口效果图。

“闸口的样子,大家都很关心。”武汉城发集团所属碧水集团该项目负责人邓英全介绍,硚口区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武汉第一块肥皂,如今硚口更是一个工业转型新区、健康体育强区,闸口建设可融入的元素很多。经过多个方案的比选,最终项目选择将辖区的历史文化融入闸口改造。

此次新建的星火闸口,取名就十分讲究,其设计源自楚胜火柴厂(国营武汉火柴厂)。

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20世纪50年代,国营武汉火柴厂集中在仁寿路生产,其生产的火柴一度成为紧俏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甚至火柴厂周边许多居民以糊火柴盒的报酬贴补家用。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一次性打火机的出现,武汉火柴厂经营形势急转直下。这次建设,火柴厂生产的红双喜火柴成为星火闸口设计的灵感来源。

星火闸口。记者杨丝涵 摄

记者现场看到,星火闸口两侧造型呈L形,左右各建有5个箱体,整体以灰色和橘色搭配,好似火柴盒的盒面与点燃条。箱体间隔间的墙面还有浮雕,重现了当年盒身的火花图案。闸墩不同于传统两个立柱的设计,而是做了两段短墙,并且采用有纪念感和仪式感的褶皱阶梯形,代表逐步而上,整体造型如两块巍然矗立的巨石,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星火闸口浮雕再现当年火柴盒身的火花图案。

汉江湾桥下的四明闸口则又是一番新鲜景象。这个闸口线条流畅硬朗,造型结合轮船元素,看上去与上方的大桥融为一体,极具滨江城市的独特韵味。

四明闸口效果图。

据介绍,此次闸口改造,在提升文化景观的同时,还对部分老旧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优化。不仅拓宽了闸口宽度,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还替换了老旧横移式钢闸门。全新引入的拼装式防洪墙,可以按照江水涨势随时进行加高,且拼装更迅速,封堵后与滨江环境也更融洽。

“虽然施工封了许久,但改造完后的闸口不仅更宽敞,有些地方还增设了无障碍通道,以后推着婴儿车过来更方便了。”路过的陈阿姨看见新建好的闸口连连夸赞。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