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5-10 17:05  |  长江日报

水务工程丨20年来最优!硃山湖变美进行时→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泛着异味。现在,水清了,岸线开阔了。”在位于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全力三路的硃山湖畔,临湖生活了近40年的肖诗华望湖感叹。    

今年55岁的肖诗华原是硃山湖畔一家水产养殖企业的职工,他记得,10多年前的硃山湖畔是大片的沼泽地,岸线杂乱、临湖难行。2019年,他受聘成为一名护湖员,每天巡查岸线、清理杂物。

硃山湖上,护湖人员正在用水草收割船修剪水下水草。长江日报记者 刘斌 摄

“去年全年稳定在Ⅳ类,污染物指标优于上年,水质为20年来最优。”经开区(汉南区)水务和湖泊局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曾经水质沦为劣Ⅴ类的湖泊,经系统治理后,水质不断向好。

由于硃山湖西侧、北侧港渠长期对外纳污,部分湖汊淤积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成为该湖污染的主因之一。

2019年,在市水务局的统筹下,经开区(汉南区)水务和湖泊局推进硃山湖整治工程,实施排口整治、湖泊清淤、水生态系统、岸线整治等举措,于2021年完成治理后,现处于项目运维期。

硃山湖岸上,护湖人员正在修剪岸边的菖蒲。长江日报记者 刘斌 摄

“去年,我们累计补种了70余亩沉水植物,放养了鱼苗5万尾。湖泊治理,生态修复最持久、最根本。”硃山湖治理工程运维方、武汉车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超介绍,目前,硃山湖治理维护以水生态修复为主,通过种植苦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睡莲、荇菜等浮叶植物,水生美人蕉、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自然放养鱼类,不断完善水生态系统。

岸堤边,一个如同集装箱般的设备在不断抽吸并排出湖水。余超介绍,这是进水循环设备,“如同一个过滤器,不仅净化水质,还增强了水动力”。

“湖泊治理要取得成效,必须精细维护。”余超表示,硃山湖已组建专门人员根据运维规程执行,相关规程包括:挺水植物枯萎后应及时收割,需留茬30厘米;沉水植物应控高在30厘米内;浮叶植物要保持形态美观等,以确保水生物健康生长、湖泊视觉形态美观。同时,加强湖面保洁、岸线维护、排口巡查等措施。

“城市河湖如同人体血脉相连,流域综合治理就要系统施治、统筹推进。”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硃山湖水质不断提升是通顺河流域成效的显现,也是全市近年紧抓流域综合治理的生动反映。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为一个单元,以问题为导向,从提升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统筹治理,令城市安澜、水清岸绿。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