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5-17 17:05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水博会”上,武汉分享水治理经验


5月16日,2024年长江经济带(武汉)水务科技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博览会主论坛上,市水务局作“武汉市流域综合治理的探索和实践”主题演讲,分享武汉在流域综合治理上的做法和经验。

2024年长江经济带(武汉)水务科技博览会主论坛现场。   记者宋磊 摄

“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市水务局介绍,近年来,武汉水环境治理进入流域综合治理阶段,划定流域,明确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底线,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效果明显:目前,三级及以上堤防设计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91%;现状总排涝能从2015年底的2111立方米/秒,提升到目前的3874立方米/秒。河湖水环境稳定向好,24个河流断面中,23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为95.8%,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水安全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武汉如何做到?市水务局介绍,武汉将全市划分为13个流域,明确负面清单,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底线。在水安全方面,推进三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95%以上,蓄滞洪区建设全面启动,水系骨干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基本消除顽固渍水点;在水环境安全方面,完善区域性水资源配置网络,力争全市集中供水能力达96%以上;在水生态安全方面,积极打造骨干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冲带,建成绿色景观通道,强化水系连通,确保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率不低于90%等。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以流域为单元,分析症结、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市水务局以府澴河流域举例说明,在该流域治理中,根据流域原有问题,如排涝标准偏低、水生态退化,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就武湖蓄滞洪区安全区面积、再生水回用率、新增湿地保护区面积等制定目标。相关举措包括:将部分长江堤防级别由2级、3级提升至1级,并新建安全区围堤;将东西湖、谌家矶片区等纳入汉口防洪保护圈范围,形成大汉口防洪保护圈;临空港、航空城、长江新区新改扩建15座排涝泵站,新增排涝能力917立方米/秒等。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