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7-25 16:07  |  中国建设新闻网、极目新闻

提前投用!103台“硬核”排涝设备随时候命!


连日来,我国多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引发城市内涝,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当城市发生极端降雨灾害时,需快速开展排水救援。

为此,在建的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应急排涝基地——武汉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提前投入使用。其中,新到位的第一批103台排涝车辆提前“上岗”,超过半数设备被送往省内外的应急排涝任务中。这批“龙吸水”装备排水迅速,功能强大,在抢险中发挥了应急保障作用。

市水务局副局长程建军在接受《中国建设报》采访时表示:“移动排涝设备对地下通道、城市低洼点的应急救援非常有效。在本轮强降雨中,武汉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就为周边城市荆州、咸宁的排涝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武汉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的建成提升了城市应对强降雨的韧性。该项目包括哪些内容?在今年汛期中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江美美带大家一起揭晓!

最大每小时抽排积水5000立方米

7月23日,在武汉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后湖泵站停保场项目现场,3000余平方米的场地上,近30辆应急排涝设备车停放有序。

△后湖泵站停保场内的应急排涝车

这些应急排涝设备车“型号新、品类齐、数量多。”拥有移动排涝抢险车、高涉水泵车、清洗吸污车、随车吊、高空救援车、平板运输车共103辆。若车辆全部启动,应急排涝能力可达21万立方米/小时。

△汤逊湖停保场内的提前投用的排涝车

在洪山武金堤路附近、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汤逊湖泵站停保场,其中一辆5000立方米/小时排水抢险车,目前是湖北省内最大的排涝车辆,配备直径达48厘米的不锈钢抽水管,可灵活升降。

场内还有2000立方米/小时子母式排水抢险车(电驱),配置柴油发电机组、照明系统、排水系统等多种功能,设计改装成型的专项作业车,适用于城市地下车库等多种场合应急排涝。

首批103台设备提前投用

今年6月底以来,湖北省内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应急排涝任务刻不容缓。为此,武汉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提前投用,首批103台排涝车辆全部投入到应急排涝任务中。

7月12日16时许,根据相关应急救援令,要求武汉市派出一支应急排险救援队伍,于7月13日赶赴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垸开展应急抽排支援工作。

△5000立方米/小时型号排水车

随即,武汉市水务局迅速组织一支由10台3000立方米/小时型号的大型抽排车组成应急抢险队,赴湖南省华容县开展排涝救援。

此外,5000立方米/小时型号的大流量排水抢险车——“龙吸水”于6月27日赶赴荆州和咸宁,完成抢险任务;4台2000立方米/小时型号的大流量排水抢险车于6月28日驰援黄石市;6台移动排涝车于7月14日赶赴襄阳市,支援当地城区开展排涝工作。

△驰援襄阳城区排水

今年6月底以来,共有69台次应急排涝车辆,参与武汉、荆州、咸宁、黄石、老河口市、华容县等地的排涝救援工作。

跨省任务12小时内响应到达

在全国,国家级应急排涝基地共有8个,分别布局在广州、昆明、成都、长春、金华、石家庄、武汉、西安。位于武汉的华中应急排涝基地救援区域辐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

项目包括各类型移动排涝抢险车、高涉水泵车、清洗吸污车、随车吊、高空救援车、平板运输车及发电机组等,共200多台套,并建设后湖、汤逊湖等2座停保场,旨在为提升城市抵御内涝灾害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排涝应急救援现代化发展,增强武汉市及周边省市应急排涝救援能力而建设。

项目全面投用后,武汉市将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可满足极端降雨情况下,按应急预案等相关规范要求规定时间内排干城市交通干道等关键部位积水,当周边城市发生极端降雨灾害时,也可快速开展排水救援。

今后当接到救援指令后,战备执勤力量可1小时内完成出动准备,省内6小时内到达,辐射范围内跨省任务后12小时内响应到达,进一步提升了武汉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城市“韧性”,并为华中地区的排水安全提供应急保障。


(转载自中国建设新闻网、极目新闻)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