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8-19 15:08  |  长江日报

央媒聚焦丨看东湖华丽“蝶变”→


8月14日20:00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五集纪录片《共治一江水》之《碧水重现》,介绍了武汉东湖水环境治理成效助力长江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

市民见证东湖生态蝶变

在纪录片中,市民朱峰正在新修建的东湖绿道三期悠闲慢跑,沿岸木质栈道平坦开阔,澄清的湖面上,荷叶如同翡翠盘,轻轻托着亭亭玉立的粉嫩荷花,微风拂过,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东湖变化太大啦,如今的东湖生态环境相当好。”在东湖畔长大的朱峰,见证了这些年来东湖水质的一路向好。他坦言,原来,只要知道在东湖里钓的鱼,或者是捞起来的鱼,他们都不吃。

伴随着沿江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产生,为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因此,东湖的水质在武汉市民的心中曾有过一些负面的印象。但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的东湖,山水相依,水质清澈,自然条件绝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湖区逐渐被城区包围,东湖需要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尤其是生活污水排放。”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水务局局长相英坤介绍,那时东湖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污水收集管网还未全面覆盖,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东湖。

东湖如何打好碧水保卫战?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湖管理人员就想方设法对东湖的水环境进行改善。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绝生活污水向东湖直接排放。通过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沿东湖城市建成区主要排污口以及河流排口实现截污纳管,入湖污水大量减少。东湖风景区工作人员郭浩宇介绍,除了杜绝生活污水向东湖的直接排放,治理过程中,沿湖各区又将雨污混接、错接的管道进行改造,对周边排污口统一排查、整治和管理,关闭不必要排污口,进一步控制了东湖的污染源。但对于东湖这样的半封闭大型湖泊来说,还远远不够。

2017年,东湖管理委员会决定在控制污水排放等其他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升湖水的净化能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在水下种植沉水植物,进行水生态修复。为了找到适合东湖的沉水植物,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项目主设计师罗贝尔带领他的团队对数百个植物品种进行筛选。经过4个月的不断尝试,最终确定了10余种适合东湖水环境的沉水植物。

截至2023年,东湖整体水质始终维持在三至四类,为近40年来最好水平。水生植被覆盖率也由最低的1%,提升至现在的10%,重现了320万平方米水下森林景观,“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再次呈现。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