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超常规,我市工作获省厅肯定
为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武汉市多措并举,全力解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集中整治期间,武汉市水务部门自我加压,交好“三个账”,着力解决部分农村地区水源不稳定和水量水质问题,加快补齐农村供水短板。
超常规“督”,交好作风“账”
武汉市水务局在认真研究省里对解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的任务指标基础上,结合武汉水务实际,自我加压,增加了“督办问题整改完成率100%”“2024年新增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2.9万以上”两个定量指标和“农村供水诉求及时办理的满意度超过90%”一个定性指标,并以工作方案形式印发各新城区执行。
建立健全市、区水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领办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联络员、一个对口责任单位、一抓到底”,市水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派驻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率队深入各农村水厂现场督导,针对农村供水疑难复杂问题“坐诊”“开方”。
超常规“改”,交好能力“账”
组织成立9个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对新城区35个农村供水厂开展拉网式排查,并采取领导分片督导、新城区交叉检查等形式,组织“回头看”再排查,总共对85个问题进行了排查整改。
针对部分农村供水水厂日常管理薄弱、部分水质抽检指标不合格、群众投诉反映较多等问题,协调武汉市水务集团派出技术团队进驻黄陂区北部水厂,会同黄陂区水务和湖泊局指导相关供水企业开展整改工作。累计进驻农村供水水厂的技术专家达30余人,累计发出技术指导任务单33个,开展水质检测400余次,我市黄陂区北部水厂日常管理和水质情况稳步提升。
武汉市水务局委托专业检测公司对新城区(除黄陂区)20座水厂水质开展集中抽检,重点检测出厂水13项指标,根据检测结果,20座水厂出厂水水质均达标。同时,超常规推进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
超常规“治”,交好改革“账”
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供水保障问题。
积极推进市水务集团与黄陂区北部水厂和洪山区天兴洲水厂的深度融合,市水务集团对黄陂区13座农村水厂进行托管,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组织运营达标、水质提升工作;调集集团公司专家团队一对一帮扶,派驻生产运行管理团队一对一服务;统筹调度集团水质、生产运行、原材料供应等应急资源,加强水质检测分析。
黄陂区13个北部水厂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区平台公司已同其中12个水厂签订了集并协议,区内整合完成后,计划同市水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由武汉市水务集团负责运营管理。
9月11日,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天兴乡政府、市水务集团共同签订委托供水企业接管水厂协议,天兴洲水厂正式移交市水务集团托管。
同时,聚焦长效管理,加强建章立制。印发《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厂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农村供水厂运行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水平,稳定出水水质,明确责任落实。拟定《市水务局关于加强水质管理的指导意见》,对水质检测、信息报送、能力建设、工艺调整、突发事件处置、水质监管执法明确指导意见和要求。按照城乡供水水质同质化要求,每月采取机选方式选择1个水厂,安排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统一全市农村供水厂水质抽检管理。
“超常规,越来越成为一种工作理念、一种工作方式、一种服务模式,我们将着力抓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确保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保持10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稳定保持99%,督办问题整改完成率100%,农村供水诉求及时办理的满意度超过90%,年底7个农村供水项目完工后,预计新增受益人口12.9万以上。”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利对努力完成集中整治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转载自湖北省水利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