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润“孤洲” ,天兴洲水厂“优升”记→
在洪山区天兴洲上,坐落着武汉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座农村供水厂——天兴洲水厂。1996年武汉市城建委投资兴建该厂,交由天兴乡政府自行运营管理,属于非盈利性的公益基础设施。承担着乡政府、相关单位、少量村民生活供水,日供水约3000吨,服务人口约800人,年运营资金约30万元。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其供水能力、管理体系、运营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标准化水厂的规模和要求,供水保障能力不足,保障水平落后,存在着一定的供水安全风险隐患。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武汉市以开展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通过化零为整、以应近谋远等方式,推动水厂管理、工艺全面提升,促进全市供水一体化管理覆盖中心城区最后一片“孤洲”。
一体管理化零为整。市区供水融合发展是实现供水管理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推进农村供水厂管理改革中,武汉市按照“先移交管理权、再推动整合合并”的指导思想,推动洪山区和市水务集团多番磋商,加快推进水厂的市级托管。9月11日,天兴乡人民政府、市水务集团、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三方正式签订天兴洲水厂托管协议,将水厂的运营管理正式移交给市水务集团负责,标志着中心城区最后一片小洲正式纳入一体化管理板块。此次供水主体“合而为一”的举措不仅有效提升水厂管理质效,也为水厂的长期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帮扶变劣为优。水厂托管后,武汉市水务集团采取系列具体措施,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厂区环境,确保水质安全,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在水质检测上,加大设备投入,提高检测能力,水厂出厂水由原先的日检7项提升到13项;检测频率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实现日检、月检、半年检全覆盖,大大增强了水质检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在水厂管理上,采取了内部责任管理措施,调动水务集团11名技术管理人员驻厂帮扶,开展厂区环境整治工作,消除可能导致水质污染的隐患,有效改善水厂的厂容厂貌。
资金保障应近谋远。针对天兴洲水厂的发展,洪山区与市水务集团制定了“一厂一策”,按照“近期保运转、远期谋发展”的原则,洪山区加强调度,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计划投入资金300万元,在推动水厂的升级改造和管理优化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天水厂的日常运营维护。此外,该局还加强对水厂的行政监管和问题整改,在专项整治期间,共整改问题5项,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为天兴乡村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
天兴洲水厂的移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市中心城区供水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变多头管理为一体管理,将分散供水农村居民统一纳入市级供水企业技术指导管理,破解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的难题,形成“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局面,确保了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转载自湖北省水利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