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护安澜,这些治水“黑科技”亮相水博会!
3月20日
第二届长江经济带水域经济博览会
暨2025水域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启幕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
“数字绿色双驱动,共舞长江经济带——
新质生产力驱动水域经济创新升级”
在本次大会上
由市水科院牵头
联合多家单位共建的
武汉市水务数字技术中心
集中展示了多款创新成果
为长江大保护注入新动能
让我们一起揭开
这些治水“黑科技”的神秘面纱
↓↓↓
白蚁智慧监测器

针对长江流域堤防白蚁防治难题,市水科院与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白蚁智慧监测系统。该系统融合高精度生物传感器与视频AI边缘计算技术,通过24小时实时监测白蚁活动,结合图像识别算法与动物行为模型,实现精准预警。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触发消杀装置,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能使监测效率提升80%,响应速度缩短至10分钟内。目前,该技术已在汉江干堤完成试点,未来计划推广至长江干堤。
甲烷气体检测仪

城市地下管廊的安全运维同样迎来技术突破。由市水科院与上海铭控传感技术公司联合攻关的甲烷气体检测仪,采用激光光谱传感技术,可实时检测密闭空间甲烷浓度并自动传输数据。
相比传统设备,该设备响应时间仅1秒,显著提升了燃气泄漏预警能力。据了解,该系统已在我市部分燃气井内投入运行,为城市“地下生命线”织就安全网。
数字孪生黄陂区大中型水库

市水科院开发的“数字孪生黄陂区大中型水库”系统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水务数字孪生场景,通过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多源数据融合的高精度数字底板、防洪及水资源调度模型和大模型知识平台,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水务"四预"功能。
该系统可实时模拟水库运行状态,为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技术已接入武汉市智慧水务平台,助力流域精细化管理。
毫米级精度管道量测机器人

毫米级精度管道量测机器人由市水科院与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该款机器人通过采用激光量化检测技术与视觉检测技术,搭载小型激光发射器,对管道内壁进行三维测量,克服了检测空间受限的难点。
这台机器人外形小巧,启动后,“眼睛”呈360度转动,它由高精度全景扫描仪、旋转镜头组成,可对管道变形、沉积、缺陷尺寸、体积进行直观展示和毫米级高精度量化分析,为养护与修复作业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市水科院在本届长江经济带水域经济博览会上承办了“水域经济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行论坛,论坛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纵论“点水成金”,探讨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探索研究全市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着力破解水生态价值实现瓶颈,谋划打造丰富多样的水生态价值实现场景,推动涉水项目生态资产与经济效益双赢。
(转载自长江日报、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