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5-04-27 16:04  |  长江日报

智慧治水,60万吨污水“乘专列”啦!


在地下30米深处,每天有近60万吨污水搭乘“地下动车”,通过国内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奔向处理终端。4月24日11时40分,大东湖深隧项目累计输水量突破9亿吨大关,相当于搬运了7.5个东湖的水量。这项自2020年9月投入运行的超级工程,正在重塑超大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智慧图景。

△大东湖深隧项目二郞庙站点

不同于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地面布局,这条深埋地下的“隐形卫士”开创了“污水走隧道、地上建花园”的集约化新模式,既保障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为城市中心区腾出宝贵土地资源。

“我们的智慧运营平台如同给深隧装上了全天候心电图。”项目运营总监王建华在展示实时监测系统,三维可视化界面上跳动着压力、流量等百余项参数。

△大东湖深隧项目的恒压供水反冲洗系统

深隧埋深大,传输距离远,存在淤积渗透风险,无法停水检修……面对诸多挑战,项目团队量身定制了一款深隧巡检“多面手”机器人:机身搭载的三维扫描声呐,如同“彩超”扫描隧道内壁结构,哪怕有毫米级的裂缝也能精准识别;电磁雷达能够“看清”管道淤积情况;机器人底部安装的机械毛刷,对淤积点进行“搓澡”清理。

△大东湖深隧累计输水9亿吨

面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二次污染,项目构建起全方位防治体系。生物除臭滤池系统实现臭气全流程密闭处理,专业消声装置将机械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栅渣、沉砂等各类固废实施规范化清运处置。

△大东湖深隧项目远眺

大东湖深隧工程是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项目,形成了大武昌区域污水的整体调度方案,拓展深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作为“长江大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东湖深隧项目正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范例。

“我们将持续完善智慧运维体系,让这条地下生命线更安全高效地服务城市。”王建华表示。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