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报整版聚焦 |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
长江日报整版聚焦: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
取得阶段性成就
五年匠心打磨
十六大项目串珠成链
八十公里岸线贯通
生态为基,民生为本
铸就城市全新名片

一江恢宏,百里锦绣。武汉,这座在长江滋养中成长的城市再次收获精彩——历时5年,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让这座城市更添灵秀,更具人文情怀。
16个项目陆续建成,80公里岸线珠连成线,这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凝聚全市上下锲而不舍的努力、承载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这条生态廊道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它是城市的绿肺、防洪的屏障,更是武汉市民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滚滚长江,见证了两江变迁;绿意绵延,开启了四岸蝶变。
靶向施策谋建设
精心构建“三生融合”最美岸线
2020年底,百里生态廊道建设拉开序幕。彼时,武汉江滩建设虽早已铺展成片、日益精致,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武汉各界对江滩所存短板认识清晰——分段建设、缺乏连通;核心亮点景观不多;品质功能有待提升。
“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加快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高水平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最美岸线……”武汉目标清晰,奋力跨入江滩建设全新阶段,瞄准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目标,一张人民的答卷开启书写。
5年间,武汉长江百里生态廊道各项目陆续建成或基本建成,从作用划分为4大类,体现鲜明的建设思路:连断点、保证基本功能;提亮点、提升景观亮点;补空点、填补生态空白;优服务、补足服务设施,塑造全线贯通、服务设施完善、重要节点突出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随着各项目陆续建成,武汉两江四岸更加秀美,展现新姿态。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三环线内全线贯通。
起于汉阳杨泗港集装箱码头,止于晴川阁,汉阳碧道以“拾缺补遗掇旧景,古韵新风话自然”为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江汉朝宗文化走廊,对原有的汉阳江滩大道、特色游径、临江步道进行梳理,构建碧道体系,速度由慢至快,从滨水走向腹地,打造三线并行的多重体验。
从二七长江大桥直至新河河口,江北碧道贯通8.5公里堤防岸线,在充分尊重和保留自然滩涂基底的大方向上,打造出了一条原生态的江滩,只见江水与滩地相连,柳树、乌桕在江边高低错落,独特的蓝色沥青铺设道路,独特的蓝色成为沿江飘起的一条靓丽“蓝丝带”。
曾经,那一个个码头、一堵堵院墙阻隔江滩岸线,形成“断点”,它们如同一道道“伤疤”。

国庆假期,江滩游人如织。
今年国庆节前,随着最后两处“断点”被打通,武汉三环线内两江四岸江滩全线贯通,市民有了两江四岸总长度达80余公里的连续观江通道。其中武昌湾江滩面向市民开放,造船厂变生态地标,长江右岸再添新景。
武昌湾江滩所在片区原为武昌造船厂,防洪墙体及护坡年久失修、深泓逼岸,外加沿江环境较差、岸线凌乱。武船搬迁后,经重新建设,这片区域已然脱胎换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市民游客。
大江之畔,原武船院内的伟人雕像巍然伫立;古渡口旁,武船灯塔作为此处的工业遗迹保留,与周边新建的现代化设施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时空穿梭画卷。此次改造既保留了历史元素也新增了景观节点,该处对历史遗存、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最小干预”原则进行保护,最大限度保留、展现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以民为旨绘答卷
让江滩留得住人更留得住记忆
江滩既是生态岸线,也是人民乐园,要留得住人,留得住记忆。
“建设的目的,并不是把江滩全部铺满,都弄成休闲广场。有时候,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少用一些钢筋混凝土,多保留一些生态绿化之地。”车涛参与了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多个项目建设,他对长江岸线的建设及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洪山江滩。项目建成后,很多市民晚上跑到这里的观江栈道拍照打卡,看到网友拍摄的图片,他自己也震撼到了:远有国博会展中心,侧有白沙洲大桥、杨泗港大桥的灯光,投射在近处的白沙洲,这样的画面太惊艳,这样的武汉江景太惊艳。“原来,我们做的事情这么美丽!”

汉阳江滩成为多部热门影片取景地。
废弃货运码头没了踪影,崭新的T台脱颖而出,龙门吊望江诉说工业记忆……杨泗港都市T台将工业码头平台分成艺术活力区、滨江秀场区、科普传承区和文化交流区,一站式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游玩需求;而另一边的南岸嘴,则以“小动静、大变化”的“留白”设计理念,将园区新改建出“一道”(一条堤顶观江道)、“两环”(活力健步环、深林休闲环)和“三径”(芳草径、芳香径、芳华径),漫步这里,树木葱郁、小径幽深,环境布局优美且健身设施完备,成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中的“提亮点”项目。
江滩是自然留给江城的珍贵禀赋,充分利用、科学保护,让杂草丛生、乱石嶙峋的滩涂成生态绿地、亲水平台,临江不见江已成历史。“补空点”,两江四岸,精彩连绵。

武昌江滩6000平方米粉黛开成 “粉色海洋”。
台阶与绿地穿插衔接,广场流线如水延至江边,荻海栈桥弯曲盘桓,洪山江滩以“一廊两道两区七景”布局打造滨江景观带,包含全市最长的3公里赏花大道、460米荻海栈桥等特色景观,已是全龄化的休闲胜地;“彤云草葱区、千帆杉林区、望江花台区”,武昌八铺街江滩已成为供市民休闲娱乐、开展健身活动的优美绿色林带,狭长滩地区域打造成为顺滩就势的园林景观层次,“自然、浪漫、野趣”成为这里最好的注脚。
奔着目标“改”、朝着人心建,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成效赢得社会各界赞许。

武汉江滩晨光下的太极韵。
汉阳江滩,退休教师王栋正悠闲地打着太极,他笑着说:“我几乎每天都来这儿,空气好、环境美,还能锻炼锻炼身体。以前这里可没这么规整,现在变化太大了,各种设施都很齐全,是我们老年人休闲的好地方。”
刚开放的武昌湾,年轻的妈妈李女士带着孩子正在草坪上玩耍,她感慨地说:“这里就像城市里的绿色大氧吧,孩子特别喜欢在这儿跑来跑去。而且还有不少文化展示区域,能让孩子了解武汉的历史,感觉特别好。周末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会来这里,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武昌湾刚刚“上新”的观景座椅沿着江岸线一字排开。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它不只是城市中一片普通的水域与绿地组合,也是市民生活的鲜活注脚。”武汉市民张帆是摄影爱好者,他说,江滩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还在传承城市文化、促进家庭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信武汉江滩将持续升级,为市民带来更多惊喜与便利,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曾参与武汉江滩规划工作的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国际所所长董菲指出,5年来,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加紧建设,让武汉江滩日益“生长”、精致,也推动了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持续多年的江滩和滨江区域建设发展,让武汉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夹江发展城市格局,气势磅礴的长江和蜿蜒秀美的汉江相得益彰。”董菲说,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把江、滩、城一体化实施同步推进,从安全、生态、文化、交通、活力五个维度制定规划策略,在历史片区、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生态修复、绿地公园等方面做到了高品质提升。
完善提升不止步
努力实现“水、岸、滩、城、人”互联共融
对于武汉江滩建设而言,三环线内全线贯通并不是终点。
近期,武汉江滩将迎来新一轮规划——武汉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目前正在设计中。新一轮规划将重点突出江滩与城市的联通,通过“缝合”式设计,努力实现“水、岸、滩、城、人”互联共融。

长江文化艺术季在两江四岸盛大启幕。
市规划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武汉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是2020年《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的延续和深化,在前一轮的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围绕武汉全域江滩的发展,谋篇布局“十五五”的重要工作。
这一全新规划聚焦武汉江滩建设发展现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强化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效能提升之间的协同效应;深化“江、滩、城”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在现有城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并彰显其文旅品牌的影响力。
将围绕“构建一个空间结构、提升五个廊道”的任务体系,具体构建“两个圈层、一心八段”的空间结构。规划以三环线为界,形成了外围和主城两个江滩空间圈层。其中,外围江滩将推进“保生态、提亮点”,在上游和下游因地制宜,点状打造金口长江军事文化区、天兴洲生态保护与利用新范例等亮点;主城江滩将以长江文明传承创新和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交融为主题,围绕“一心八段”空间结构,推进“提品质、优服务”工作。
此外,规划将通过持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育,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打造道路、车辆、行人“三贯通”的全贯通道路体系;提炼在地文化主题,形成文旅融合的吸引物集群;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市民在提供丰富多元的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江滩品质。
新一轮规划将分阶段逐步推进:近期(1~3年),将形成一批生态涵养促进经济转化的成功经验,大幅提升长江主题文旅品牌影响力。中期(3~5年左右),武汉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方面的示范成效将显著突出,城市名片与人民乐园的美誉度将持续扩大。远期(5~10年),武汉长江生态廊道将建成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其国际影响力将处于领先地位。
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山、水、路、岸、产、城等空间关系,深入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坚持生态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廊道;坚持畅通便捷,坚定不移按照“路通、车通、人通”的原则,加快打通卡点、断点,建立江滩与城市腹地内联外畅的交通体系;坚持安全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闸口改造、防洪工程提升等工作,提升排涝能力,增强城市安全和韧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幸福廊道,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成果;坚持以文化人,打造集长江文化、荆楚文化、武汉城市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让大家得到更多“润物无声”的精神文化滋养,切实把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人民的乐园。
(转载自长江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