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028号建议的答复
李相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位于徐东大街附近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改造为污水处理科普公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郎庙污水处理厂位于洪山区团结大道和铁机路交汇处西南侧,依据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武汉市污水收集与处理专项规划(2021—2035年)》,该厂服务面积32.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规模24万吨/日,处理后的尾水经沙湖港、罗家港排入长江。二郎庙污水处理厂作为我市东湖、沙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系统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自建成投运以来,长期稳定有效运行,尾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水环境治理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推进情况
2022年市政府批复的《东沙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明确了二郎庙污水处理厂维持24万吨/日处理规模不变,同时为改善周边居民居住环境,弥补区域绿化及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现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创新,推动区域整体价值提升,规划对该厂进行集约化、生态化改造,将地面设施进行全封闭加盖,上盖覆绿建设生态公园和配套公共文体设施,打造复合式生态运动公园。2023年至2024年,市政府组织多次专题会议研究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上盖工程方案,同意复合建设生态运动公园,并初步明确了资金来源和建设模式。现在,市城投集团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审批审查工作。
三、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示范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聚焦我市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精心打造生活环境教育科普活动及科普基地。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生态环境纪念日持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为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市积极动员包括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等8类的20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2021年以来,共开展活动1850次,接待访客5.2万人次。其中,涉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有8家单位,其中5家被列入全国开放单位,每家单位至少每年开放6次。
在二郎庙污水处理厂具备向公众开放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支持并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开放工作,搭建社会公众、志愿者和城市污水处理单位交流沟通的平台,引导社会公众参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直观演示和趣味讲解等多元方式,科普水生态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知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守水、护水、节水的良好风尚。
感谢您对我市污水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与支持!
武汉市水务局
2025年7月11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